解析度、列印尺寸與精度相關性

 


 

提到3D列印,經常會聽到解析度、列印尺寸與精度的話題,這三者經常拿出來討論,但卻又很難搞懂。解析度我們通常會聯想到電子產品,那麼,解析度在3D列印中是指什麼?解析度和列印尺寸有什麼關係?精度和解析度指的是一件事情?當考慮到模型最終成型精度時,哪些因素最重要?XYZ軸?

 

不用覺得頭大。今天,就跟小編一起來弄清楚他們之間的關係。

 

解析度和列印尺寸

 

樹脂3D列印包含了立體平版印刷術(SLA),數字光處理(DLP)以及液晶顯示(LCD),他們三者使用不同的光源來固化模型,一層層地成型。

 

SLA印表機結構

 

DLP印表機結構

圖片來源:robotsinthesun.org

 

LCD印表機結構

 

在3D列印中,解析度(長*寬)是指光源下固定數量的圖元點,如:SLA的鐳射光源,DLP的投影光源,LCD的LED光源。

 

由於料槽大小的限制,成型區域/列印尺寸就被固定的死死的。解析度和列印尺寸(成型區域)之間用公式表示就是:

 

寬度/X軸=長度/Y軸=圖元精度

圖元精度*解析度(寬)=成型區域寬度

圖元精度*解析度(長)=成型區域長度

 

比如,一台DLP印表機裝有一個解析度為1920 x 1200的投影儀,這台投影儀就能提供2,304,000個圖元點(長寬圖元相乘而來)。如果成型區域的尺寸是7.6 x 4.7 x 9.06 英寸 (192 x 120 x 230 mm),那麼在X軸方向的成型寬度就是192mm。把192mm(X軸)分成1920(投影儀的解析度(寬)的圖元)份,就是0.1mm (100µm)。那麼這台印表機的圖元精度就是100µm。

 

圖片來源:esri.com

 

總的來說,解析度越高(圖元精度越小),模型細節的呈現越好。如果設置時,解析度和列印尺寸不匹配,模型就會扭曲和失真(如下圖所示)。

 

左:扭曲失真   右:正常

 

X/Y/Z軸解析度

 

3D印表機解析度可以劃分為兩塊:Z軸解析度(垂直方向)和XY軸解析度(水準方向)。

 

3D列印中,沒有哪個因素能比XY軸解析度(分屏解析度或最小特徵尺寸)對精度的影響更大。XY軸解析度是在層面列印時水平面的最小移動單位。圖元精度越小,細節呈現越好。

 

左:75µm Pixel   右:37µm pixel

圖片來源:whipmix

 

因為成型平臺的移動方式,Z軸解析度與XY軸完全不同,需要分開來看。Z軸解析度(垂直解析度)是在層面列印時的最小層厚,直接影響模型的表明光潔度。層厚越小,表明光潔度越高。

 

左:100µm層厚   右:50µm層厚

圖片來源:3dverkstan

 

但要注意的是,減小層厚並不是萬能藥,因為層厚越小,列印時成型平臺在Z軸方向的移動就越多,需要更多的移動控制,甚至造成重定位錯誤。

 

切片軟體很重要

 

3D列印是數文書處理過程,需要切片軟體將數位3D模型轉換成列印指令,讓3D印表機按照指令一步步列印。切片軟體參數設置對成品模型影響很大,因此選擇一款合適的軟體並設置好參數,就能提升列印品質。

 

CHITUBOX作為一款功能強大的免費切片軟體,能在參數裡設置解析度和尺寸。同時內置了市面上主流的印表機參數,對於新手來說,一鍵式傻瓜操作更簡單,不用再為複雜的參數頭疼。

 

 

如果想列印出細節較好的模型,設置一個較薄的層厚和合適的列印速度很重要。CHITUBOX默認推薦0.05mm的層厚,再把列印速度調到65mm/分,列印精度會有很大提升。同時,抬升距離,曝光時間,燈滅延遲都可以自訂設置。

 

要是列印經驗豐富,你甚至可以自己編寫G-code,這是將3D模型轉換成驅動印表機的指令檔。在CHITUBOX裡導入編好的G-code,印表機就會按照指令一步步工作。

 


 

總而言之,3D列印精度和光源解析度,圖元精度,以及XYZ解析度都有關係。但事實上,精度和解析度的關係遠比想像的更複雜,這中間需要考慮到很多影響因素。當開始3D列印時,要保持耐心,不要一開始就期待完美的列印品質,經驗都是在試錯中積累的。最後再強調的是,精准的3D切片設置對於3D列印品質尤為重要。